时间: 2025-02-04 03:35:24 | 作者: 产品中心
当时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2024已转身和我们挥手告别。回顾2024年的天气,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史上最热。1月6日,安徽省气象台召开年度气候事件新闻通气会,并发布2024年天气成绩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安徽全年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除了高温之外,安徽还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气象干旱、暴雨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全年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影响,2024年气候年景“较差”(气候年景分为5个等级:好、较好、正常、较差、差)。
“2024年全省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超过2021年的17.2℃再创新高。”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安徽省气候中心总工程师、二级正高工田红介绍说,2024年全省有61个市县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8个市县为第2高,5个为第3高,其余市县排第4~7位。此外,春、秋季全省平均气温分别偏高1.4℃和1.9℃,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夏季偏高1.7℃,为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全年除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10个月均偏高,其中9月异常偏高3.3℃,为历史同期最高;8月和4月为历史同期第2高,11月和3月为历史同期第4高。
从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42.7天,为历史第3多,仅少于2022年(47.5天)和1967年(43.6天)。怀远、无为、东至、枞阳、宁国、休宁6个国家站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我省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13日过程强度达“特强”等级、为历史第7强。石台连续8天(8月3日~10日)超过40℃,为本站历史最长。江南大部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以8月4日范围最广,有10个市县超过40℃,最高石台41.9℃。九华山36.7℃创本站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宣城41.3℃为第2高。此外,9月上旬安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淮河以南普遍超过37℃,最高石台40.6℃,其中1~2日有1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本站9月历史极值。由此看来,2024又是有完整观测史以来最暖热的一年,气候变暖正在加剧。
2024年的天气舞台上曾来过一位重量级嘉宾——台风“贝碧嘉”。9月17日0时40分,台风“贝碧嘉”移入滁州境内,先后穿过滁州、淮南、亳州、阜阳,在我省境内停留约26小时。9月16日~18日,宿州、淮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超过250毫米,最大砀山曹庄站537.6毫米。18日有73个站大暴雨、61个站特大暴雨,最大砀山曹庄站496.1毫米;国家站萧县(423毫米)和砀山(380.2毫米)一天下了半年的雨,日雨量均突破本站历史极值,分列全省历史第3和第5,淮北230.8毫米为本站历史第2。
春运期间,安徽还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分别为2月1日~6日和2月19日~25日,并且呈现出降雪范围广、累计雨雪量大、降水相态复杂和降温幅度大,寒潮范围广等特点。田红表示,2月20日起安徽自北向南陆续出现雨夹雪或雪,22日亳州、宿州等41个市县出现冻雨,局地有冰粒。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6天。沿江江南梅雨量590.0毫米,江淮之间401.2毫米,均较常年偏多六成、排第8位。梅雨强度为“偏强”等级。受强降雨影响,黄山市、六安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铜陵市等地出现洪涝灾害。
梅雨期出现12轮强降水过程,7月4日以前的6次过程雨区主要位于沿江江南,7月4日~6日及9日雨区位于淮河以北,9日后的4次过程位于淮河以南。16个市中平均降水量排本市历史同期前3的有黄山市(818.4毫米,第2)、芜湖市(563.6毫米,第3)、六安市(502.0毫米,第3)和合肥市(445.7毫米,第3)。黄山市有10个站累计雨量超过1100毫米,最多歙县昱岭关1292.7毫米,排全国同期第一。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了10.9℃,较常年同期偏高1.01℃,是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除了2024年最暖之外,观测史上第二暖为2023年,第三暖为2021年,第四暖为2022年,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甚至1961年以来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现在21世纪。如果以近30年(1991年~2020年)的常年气候数据作基准线世纪之前年份的平均气温都难以达到这个平均线世纪之后年份大多都偏高。可以说,近20年来气温偏高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气候变暖趋势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2024年安徽平均气温作为历史同期最高年,其中4月1日~6月20日沿淮淮北平均气温22.2℃为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8.3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6月9日~15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14日有23个市县最高气温超过37℃,阜阳、太和及涡阳超过40℃,阜阳位列本站历史6月第2高。由于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导致干旱日数为历史同期第4多。受温高雨少影响,4月下旬起沿淮淮北气象干旱发生发展。4月21日~7月1日沿淮淮北平均干旱日数47.2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少于1978年、2001年和2011年。6月13日省气象局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干旱最重为6月20日,沿淮淮北大部为重旱以上,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市等地有14个市县特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没有经过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2024年平均气温17.4℃,偏高1.2℃ !安徽刚度过“史上最热年”
当时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2024已转身和我们挥手告别。回顾2024年的天气,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史上最热。1月6日,安徽省气象台召开年度气候事件新闻通气会,并发布2024年天气成绩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安徽全年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除了高温之外,安徽还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气象干旱、暴雨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全年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影响,2024年气候年景“较差”(气候年景分为5个等级:好、较好、正常、较差、差)。
“2024年全省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超过2021年的17.2℃再创新高。”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安徽省气候中心总工程师、二级正高工田红介绍说,2024年全省有61个市县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8个市县为第2高,5个为第3高,其余市县排第4~7位。此外,春、秋季全省平均气温分别偏高1.4℃和1.9℃,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夏季偏高1.7℃,为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全年除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10个月均偏高,其中9月异常偏高3.3℃,为历史同期最高;8月和4月为历史同期第2高,11月和3月为历史同期第4高。
从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42.7天,为历史第3多,仅少于2022年(47.5天)和1967年(43.6天)。怀远、无为、东至、枞阳、宁国、休宁6个国家站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我省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13日过程强度达“特强”等级、为历史第7强。石台连续8天(8月3日~10日)超过40℃,为本站历史最长。江南大部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以8月4日范围最广,有10个市县超过40℃,最高石台41.9℃。九华山36.7℃创本站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宣城41.3℃为第2高。此外,9月上旬安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淮河以南普遍超过37℃,最高石台40.6℃,其中1~2日有1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本站9月历史极值。由此看来,2024又是有完整观测史以来最暖热的一年,气候变暖正在加剧。
2024年的天气舞台上曾来过一位重量级嘉宾——台风“贝碧嘉”。9月17日0时40分,台风“贝碧嘉”移入滁州境内,先后穿过滁州、淮南、亳州、阜阳,在我省境内停留约26小时。9月16日~18日,宿州、淮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超过250毫米,最大砀山曹庄站537.6毫米。18日有73个站大暴雨、61个站特大暴雨,最大砀山曹庄站496.1毫米;国家站萧县(423毫米)和砀山(380.2毫米)一天下了半年的雨,日雨量均突破本站历史极值,分列全省历史第3和第5,淮北230.8毫米为本站历史第2。
春运期间,安徽还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分别为2月1日~6日和2月19日~25日,并且呈现出降雪范围广、累计雨雪量大、降水相态复杂和降温幅度大,寒潮范围广等特点。田红表示,2月20日起安徽自北向南陆续出现雨夹雪或雪,22日亳州、宿州等41个市县出现冻雨,局地有冰粒。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6天。沿江江南梅雨量590.0毫米,江淮之间401.2毫米,均较常年偏多六成、排第8位。梅雨强度为“偏强”等级。受强降雨影响,黄山市、六安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铜陵市等地出现洪涝灾害。
梅雨期出现12轮强降水过程,7月4日以前的6次过程雨区主要位于沿江江南,7月4日~6日及9日雨区位于淮河以北,9日后的4次过程位于淮河以南。16个市中平均降水量排本市历史同期前3的有黄山市(818.4毫米,第2)、芜湖市(563.6毫米,第3)、六安市(502.0毫米,第3)和合肥市(445.7毫米,第3)。黄山市有10个站累计雨量超过1100毫米,最多歙县昱岭关1292.7毫米,排全国同期第一。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了10.9℃,较常年同期偏高1.01℃,是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除了2024年最暖之外,观测史上第二暖为2023年,第三暖为2021年,第四暖为2022年,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甚至1961年以来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现在21世纪。如果以近30年(1991年~2020年)的常年气候数据作基准线世纪之前年份的平均气温都难以达到这个平均线世纪之后年份大多都偏高。可以说,近20年来气温偏高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气候变暖趋势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2024年安徽平均气温作为历史同期最高年,其中4月1日~6月20日沿淮淮北平均气温22.2℃为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8.3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6月9日~15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14日有23个市县最高气温超过37℃,阜阳、太和及涡阳超过40℃,阜阳位列本站历史6月第2高。由于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导致干旱日数为历史同期第4多。受温高雨少影响,4月下旬起沿淮淮北气象干旱发生发展。4月21日~7月1日沿淮淮北平均干旱日数47.2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少于1978年、2001年和2011年。6月13日省气象局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干旱最重为6月20日,沿淮淮北大部为重旱以上,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市等地有14个市县特旱。
当时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2024已转身和我们挥手告别。回顾2024年的天气,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史上最热。1月6日,安徽省气象台召开年度气候事件新闻通气会,并发布2024年天气成绩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安徽全年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除了高温之外,安徽还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气象干旱、暴雨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全年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影响,2024年气候年景“较差”(气候年景分为5个等级:好、较好、正常、较差、差)。去年安徽到底有多热?“2024年全省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1.2℃,超过2021年的17.2℃再创新高。”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安徽省气候中心总工程师、二级正高工田红介绍说,2024年全省有61个市县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8个市县为第2高,5个为第3高,其余市县排第4~7位。此外,春、秋季全省平均气温分别偏高1.4℃和1.9℃,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夏季偏高1.7℃,为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全年除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10个月均偏高,其中9月异常偏高3.3℃,为历史同期最高;8月和4月为历史同期第2高,11月和3月为历史同期第4高。从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42.7天,为历史第3多,仅少于2022年(47.5天)和1967年(43.6天)。怀远、无为、东至、枞阳、宁国、休宁6个国家站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我省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13日过程强度达“特强”等级、为历史第7强。石台连续8天(8月3日~10日)超过40℃,为本站历史最长。江南大部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以8月4日范围最广,有10个市县超过40℃,最高石台41.9℃。九华山36.7℃创本站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宣城41.3℃为第2高。此外,9月上旬安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淮河以南普遍超过37℃,最高石台40.6℃,其中1~2日有1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本站9月历史极值。由此看来,2024又是有完整观测史以来最暖热的一年,气候变暖正在加剧。恶劣天气“组团”来安徽2024年的天气舞台上曾来过一位重量级嘉宾——台风“贝碧嘉”。9月17日0时40分,台风“贝碧嘉”移入滁州境内,先后穿过滁州、淮南、亳州、阜阳,在我省境内停留约26小时。9月16日~18日,宿州、淮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超过250毫米,最大砀山曹庄站537.6毫米。18日有73个站大暴雨、61个站特大暴雨,最大砀山曹庄站496.1毫米;国家站萧县(423毫米)和砀山(380.2毫米)一天下了半年的雨,日雨量均突破本站历史极值,分列全省历史第3和第5,淮北230.8毫米为本站历史第2。春运期间,安徽还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分别为2月1日~6日和2月19日~25日,并且呈现出降雪范围广、累计雨雪量大、降水相态复杂和降温幅度大,寒潮范围广等特点。田红表示,2月20日起安徽自北向南陆续出现雨夹雪或雪,22日亳州、宿州等41个市县出现冻雨,局地有冰粒。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6天。沿江江南梅雨量590.0毫米,江淮之间401.2毫米,均较常年偏多六成、排第8位。梅雨强度为“偏强”等级。受强降雨影响,黄山市、六安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铜陵市等地出现洪涝灾害。梅雨期出现12轮强降水过程,7月4日以前的6次过程雨区主要位于沿江江南,7月4日~6日及9日雨区位于淮河以北,9日后的4次过程位于淮河以南。16个市中平均降水量排本市历史同期前3的有黄山市(818.4毫米,第2)、芜湖市(563.6毫米,第3)、六安市(502.0毫米,第3)和合肥市(445.7毫米,第3)。黄山市有10个站累计雨量超过1100毫米,最多歙县昱岭关1292.7毫米,排全国同期第一。全国“热度”近四年排前四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了10.9℃,较常年同期偏高1.01℃,是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除了2024年最暖之外,观测史上第二暖为2023年,第三暖为2021年,第四暖为2022年,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甚至1961年以来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现在21世纪。如果以近30年(1991年~2020年)的常年气候数据作基准线世纪之前年份的平均气温都难以达到这个平均线世纪之后年份大多都偏高。可以说,近20年来气温偏高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气候变暖趋势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2024年安徽平均气温作为历史同期最高年,其中4月1日~6月20日沿淮淮北平均气温22.2℃为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8.3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6月9日~15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14日有23个市县最高气温超过37℃,阜阳、太和及涡阳超过40℃,阜阳位列本站历史6月第2高。由于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导致干旱日数为历史同期第4多。受温高雨少影响,4月下旬起沿淮淮北气象干旱发生发展。4月21日~7月1日沿淮淮北平均干旱日数47.2天,为历史同期第4多,少于1978年、2001年和2011年。6月13日省气象局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干旱最重为6月20日,沿淮淮北大部为重旱以上,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市等地有14个市县特旱。(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