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24 06:47:00 | 作者: 行业新闻
《人文通史》是一部经典人文通识图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此次译介的是《人文通史》第八版。
在书中,作者从今时今天读者们了解之物动身,以“此生”引出“宿世”,引导读者串联古今,切身领会古代人文理念的现代遗存,带您旅游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艺术、音乐、哲学和文学模范。
《人文通史》[美]坎宁安 [美]赖希 [美]菲奇纳-拉瑟 著,朱婳玥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虽然标题将全书的宗旨限定于西方人文传统,但其所指的“西方”,近于雅斯贝尔斯在其名著《前史的来源与方针》中对“西方”一词的运用,在雅斯贝尔斯那里,“轴心年代”的三大中心区为我国、印度与“西方”,在此意义上的“西方”事实上意味着作为全体的地中海文明,或说,地中海文明共同体。因此,本书的内容,不光包括希腊、罗马、基督教传统,即一般意义上“西方”文明 - 文明之源流,也触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前爱琴海文明(第一章),以及阿拉伯文明(第七章),并在第七章中专门设了“与西方文明”这一专题加以谈论,这是较之狭义西方人文概念的带有积极意义的拓宽。
本书的导语部分,直以“艺术”为题,谈论了一系列与艺术、艺术品、详细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文本等)之观待鉴赏相关的问题。这一风格上略显突兀的导论,标明本书原先的定位是以艺术史为内核的文明史 - 文明史。也正是出于这种定位,本书关于许多文明前史现象的知道与表述,其底色是审美,而非思辨。这并不意味着全书短少思辨,而是标明,审美的意趣关于本书是根本性的,其关于前史事件的点评甚至关于思辨著作的爱好,也是从审美的态度流出的,典型的比如是,第十六章中对康德、黑格尔的扼要评说,与对 19 世纪艺术著作与艺术风格的丰厚谈论,形成了鲜明比照。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瓶画黑绘风格著作:帆船上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图源:Wikipedia
因此,本书的前史叙说,更多地着重前史的连续性而非其开裂,凸显文明或人文元素在前史中的正面价值,而略于经济、政治、社会维度的演化,以及上述维度所必定包括的对立张力甚至对立抵触。
相关于麦克尼尔的名著《西方的鼓起》提出的前史分段论,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500 年为“中东控制的年代”,公元前 500—公元1500 年为“欧亚文明的均势”,16世纪以来则是“西方控制的年代”,以凸显 16 世纪以降西方占有世界系统之主导地位所具有的文明论意味,本书则更着重西方文明 - 文明的长时段连续性,一种以希腊 - 罗马 -基督教为中心,吸纳统合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拉伯元素的“西方”传统,然后呼应于书的英文标题:虽然有许多的价值(Values),但又同归于一种文明(Culture),这种在许多价值中出现的文明,就是人文(Humanities)。
如雅斯贝尔斯所测验的那样,以作为全体的地中海文明指代“西方”,构建一种逾越详细文明的精力统一性,以之与具有精力统一性的我国与印度文明相对应,一种原因是其高见地点,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落入自相对立的境遇。
相关于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作为全体的地中海文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具有某种一以贯之的主体文明,而是在不同的前史阶段由不同的文明担任地中海世界的主导者暨文明中心,然后形成了环绕年为一周期、以东西为分野的文明竞赛格式: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以东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为中心;公元前 2000—前 1000年,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中心;公元前 1000—前 350 年,希伯来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完成轴心打破,东部的伊朗文明与西部的希腊文明由外围上升为中心;公元前350—公元 500 年,以西部的希腊 -罗马文明为中心;公元 500—1300年,以东部的阿拉伯文明为中心;公元 1300 年至今,以西欧文明为中心。16 世纪以来西欧文明的兴起及其所主导和演化的现代世界系统,一度好像意味着这种主导权奋斗的完结甚至前史的完结,但进入 21 世纪后旧世界系统的加快失效然后失序,则又标明,这一奋斗仍在持续,前史远未完结。
假如说,关于任何一个文明共同体的演化轨道的谈论,都必定需求引进“他者”以作比照参鉴,那么地中海文明,不光作为全体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互为“他者”,其内部更是充满了各种“他者”(异质性)元素,然后特为充分地展示了文明间互动的魅力与张力。因此,假如地中海文明确乎存在某种精力统一性,它也不该被称作“西方”。地中海文明共同体,至少较之“西方”,更适合作为这种精力统一性的命名。
因此,相关于详细的资料择选、撰写、出现,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展示了经过一系列中心理念与价值观构建某种遍及世界前史 - 世界文明史叙事的理路与才能。关于正在进行自主常识系统构建的汉语学界,这是特别需求参阅学习的经历。
周易之《彖传》,常以“文明”一词描绘离卦,以离火之象,表达如阳光般相等周遍、忘我无碍、明媚夸姣的状况,如《大有·彖》:“其德刚健而文明”,《明夷·彖》:“内文明而外和婉”。《贲》卦之《彖》辞,则不光提到了“文明”,也出现了关于“人文”的描绘:“刚柔交织,地理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地理,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全国。”“化成全国”之说,也见于《离·彖》:“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全国。”这一意义上的“人文”与“化成全国”,并非孤立,恰能在希腊传统以 paideia[ 教化 ] 为中心的古典抱负中寻到共识。
我国自主常识系统在精力上的真实老练,在于可以逾越对西方主导的世界前史 - 世界文明史系统的顽固或倒置,生成一种新系统,它能吸纳以往各种文明研讨成果,逾越一时一地之狭窄知道,能对世界各种文明的特质、成果、命运及互相相关,做出更合理、更整全、更高超的解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全国”。
第八版连续了对重大前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扶引,交叉原典导读,出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人文开展里程碑,鼓舞从对人文艺术的批判性调查动身,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然后领会人文精力,培育人文见识。
数百幅精巧全彩插图,百余篇经典原著导读,没有照猫画虎的常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注,以鲜活风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开展头绪,全景式出现文学、哲学、前史、宗教、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曲、修建、电影……在轻松风趣的阅览中,教会读者怎么倾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览名著、阅读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质和艺术鉴赏力。
坎宁安(S. Cunningham),诺特丹大学教授,撰写书本数十本、论文和谈论数百篇,屡次取得重要学术奖项。
赖希(John J. Reich),雪城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分校教授,古典学者、音乐家和户外考古学家,米诺斯文明、古罗马和音乐范畴的威望。
菲奇纳-拉瑟斯(Lois Fichner-rathus),美国新泽西学院艺术教授。
朱婳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我国学博士,参加“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世界可持续开展百科全书(第1卷):可持续开展的精力》整部校审和部分章节翻译,《威尔斯世界简史》整部校审。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智库编译小组成员,《丝绸之路视界下的我国学研讨》研讨项目小组成员。